天坛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5-15 10: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1 04:37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和祈求五谷丰登的场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之一。它位于北京市南部,是圜丘坛和祈谷坛的合称,其中外坛有坛墙环绕,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包括圜丘坛和祈谷坛,二者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并被墙体分隔。
在内坛中,圜丘坛区有圜丘坛和皇穹宇等建筑,而祈谷坛区则有祈年殿、皇乾殿和祈年门等。根据历史记录,夏朝奴隶社会时期便已有祭祀天地的活动。中国古代帝王自视为“天子”,对天地充满敬畏。
天坛最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模仿南京的天地坛形式,合并祭祀皇天后土。当时,祭典是在大祀殿举行。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皇帝听从大臣建议,决定分开祭祀天地,于是在大祀殿南侧建立了圜丘坛以祭天,北侧的方泽坛则用于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坛更名为天坛,方泽坛更名为地坛。大祀殿在后来被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弃,然后在十九年建成了大享殿,二十四年时工程完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之后天坛经历了多次的修缮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