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8:24
彭克明是中国农业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者。1956年,他创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农业化学教研室,并长期担任主任,推动了中国有机肥料施用理论与实践的国际交流。1956年至1958年间,他担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教授,还在莫斯科的国际肥料会议上发表论文。
彭克明的学术成就显著,他的科学贡献包括提出并确立了“土壤中固定态钾可被植物利用的数量与速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对植物营养学具有长期的实践价值。他在中国首次倡议进行轮栽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并在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试验,试验内容涉及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冬小麦的轮作模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彭克明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农业化学研究生和植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我国植物营养学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他还是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土壤肥力监测网的重要推动者,通过轮作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监测网提供基础。
彭克明的科研工作还涉及渗滤水研究,他倡导采用田间试验、渗滤水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植物营养物质循环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关于土壤固定铵的理论,尽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但其假设后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证实。
彭克明还是中国与德国科研合作项目的负责人,他与裴保义共同编撰的《农业化学(总论)》教材,首次向国内介绍国外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学科的新进展。他主持的师资培训班和国际讲习班,为我国植物营养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彭克明一生致力于农业教育,治学严谨,桃李满天下,他的爱国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他的贡献不仅在学术上,也体现在对国家农业教育的贡献上,他始终坚定地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
彭克明是第一位将植物营养与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国的植物营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