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2 09:02
地租理论是一种历史性的经济现象,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其性质、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变化,反映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在封建制度下,地租主要表现为地主对农民(农奴)剩余劳动的剥削,以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等形式存在。农民需要将大部分剩余生产物交给地主。
资本主义地租则源自封建制度,以货币地租为主,体现了土地所有者和产业资本家对工人的双重剥削。这种地租反映了资本家对土地的垄断,以及在农业中,如租地农业资本家根据土地质量支付不同地租的级差现象。马克思假设农业产品按生产价格出售,以保证农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但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经营权垄断导致了优等地和劣等地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并非由土地质量的绝对差异直接产生,而是土地自然条件与土地经营垄断的结合才使得这种超额利润成为可能。在其他生产部门,尽管也可能存在生产条件的差别,但由于没有土地经营的垄断,这些差异通常不会转化为持久的级差地租。因此,土地作为生产条件的优劣,只是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基础,而非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