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分为五个阶段,潜伏期通常为5至46天,平均1至2周。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表现为五个特征性的临床过程: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或多尿期、恢复期。
发热期以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为特征,患者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至40℃,以驰张或稽留热型为主,持续3至7天。患者会经历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即“三痛”,伴随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和腹痛。发热后期,体温下降但中毒症状可能加剧,这是其独特之处。
颜面和颈部呈现潮红,伴有浮肿、眼结膜充血和出血点。低血压期主要表现为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下降,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少尿或多尿期可能与低血压期重叠,尿量显著减少或增多,氮质血症和电解质失衡是主要症状。
多尿期肾脏组织修复,尿量激增,但尿液浓缩功能未恢复,可能导致高血容量综合征。尿量减少初期,氮质血症、高血压和高血容量可能加重,随后症状逐渐改善。恢复期,尿量恢复正常,肾功能逐渐恢复,病情分型按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区别,根据肾脏损害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评估。
流行性出血热根据肾脏损害程度分为轻、中、重和危重四级,以尿蛋白、血尿、尿量和肾功能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家鼠型出血热与野鼠型相比,临床表现较为温和,病程可能不完全遵循五期过程,合并症相对较少,肝脏损伤较突出,病死率较低。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亦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症,典型病例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