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 朱元璋为何没有对朱棣削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7:35
提起大明,“靖难之役”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明的灾难,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一场惨烈的战争!朱元璋英明神武,怎么可能没有能力去制止这种惨剧呢?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亲手削藩,是防止“靖难之役”的重要原因。朱元璋睿智果敢,凭借着开国皇帝的强势,他可以轻易地将藩镇压下去,压制朱棣和其他皇帝的力量,让他坐稳了江山,避免了“靖难之役”。
朱元璋为什么不这样?
提到朱元璋这个名字,人们不禁想起了刘邦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与朱元璋是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二人都是从卑微中走出来的,经历了无数磨砺,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事实上,这两个人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在晚年,他们都在残害自己的部下,将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册立为皇帝,最终,两个人爆发了内讧,但是,在“七国之乱”中,清代获胜的是清代的皇帝,而在“靖难之役”上,朱棣获得了胜利!
若是刘邦不能预料到,自己的孙子在汉景帝时期,会出现一场王朝与十大诸侯国的内乱,那也就罢了,一个人的智慧和眼光,终究是有限度的。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料到他去世后会发生“靖难之役”,这本身就有些不合情理。
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是历久弥新的经验,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
而且朱元璋年事已高,朝堂上的情况也很清楚,朱标死后,朱允炆这个小孙子也没能压制得了其他藩王。经过蓝玉事件,朱棣是唯一一个能与之匹敌的将领,也就只有耿炳文这个实力一般的将军。国内的大军缺乏训练,缺乏战斗经验,比不上常年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藩王。大儿子朱标过世,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皇帝的继任者,他的几个长大成人的子女心中都有怨气,所以他们的侄子们早就结下了血海深仇。
这些事情,都是明摆着的,明白人都了解,朱元璋肯定也了解!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早做准备,将这场大火扼杀在摇篮之中?
最主要的是,他的心已经不能再冷血了!
他最疼爱的儿子朱标的死,对朱元璋的冲击是巨大的,三十八岁的长子,辛辛苦苦的栽培了二十多年的继承人,现在却死了,他心中充满了悲伤,也充满了对这个国家的无可奈何!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的心情!
他像是一夕间苍老了许多,整个人的心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痛惜上苍的不公,痛惜自己的命运,对那些朝堂上的大臣和勋贵们,越来越是不满意,经常杀人,甚至不惜建立牢房来宣泄自己的怒火。
与对待大臣的雷霆手段相比,他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显得更加温柔了,尤其是皇二子、三子晋王,更是如此,朱元璋对自己的孩子,更是恨不得将自己的孩子都砍死,更是舍不得挥舞着手中的长剑。
经过一番考虑,朱元璋决定炆立皇长孙朱允为太子,成为下一任皇帝的继承人,他总感觉自己对不起诸位藩王的儿子,尤其是朱棣,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感激,下意识地就想方设法补偿自己的“不公”和“损失”,就像是一个老财阀在临终时的遗愿。
再加上各大藩王的权力,将十大藩王的禁军从两大禁军提高到了三大禁军,这或许是一种对那些没有继承皇位的皇子的最好的报答。朱元璋自然不会亲自出手,削弱这些诸侯的实力。
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会犯这样的“错误”,归根结底,也是一个老人都会犯的毛病。身为一个年事已高的父亲,他能做什么?
唐高祖李渊在他的生命中也是如此,他一直想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关系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他把皇位交给了他,然后再想办法弥补他的损失,结果就是“玄武宗之乱”,让皇族与他的后人流血。
藩王的地位,让朱元璋无法亲自出马。
朱元璋继任皇帝不久,在吸取了元代覆灭的经验后,迫不及待地举行了“大封宗”典礼,封二儿子朱樉为西安,三子朱㭎是晋王藩太原,皇四子朱棣是北平,皇五子朱橚是吴王(后来被封为周王),皇六子朱桢是武昌的楚王,皇七子是王藩青州,皇八子朱梓是潭王藩长沙,九子朱杞是赵王,鲁王藩兖州是皇十子朱檀。
朱元璋急着册封诸侯,与建国后的大功不一样,并不是要什么奖赏,他只是想要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明皇帝,若是有外敌侵入,或者有内乱,自己就有了一个助力!按照朱元璋自己所言,这次封疆大吏,最大的目标是:
“天下之大,当筑藩篱,上护社稷,下保百姓,如今世世代代,皆可有封号,以治诸侯。”
藩王们都是藩王,朱元璋自然不会自毁长城!朱元璋不但没有削藩,反而在扩充藩王的力量,尤其是燕王、宁王、秦王、晋王等几个王爷,燕王朱棣更是统领了十数万大军,与朝廷一战。
他很不相信那些勋贵,把保卫大明的责任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朱元璋在他的生命中,尤其是那些追随他征战四方的淮西贵族们,更是忧心忡忡。在朱标死后,人们对他的不信任已经到了顶点。为了消除这种极度的不安,老朱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建立牢房,二是屠杀有功之人,二是屠杀有功之人;以一己之力,将自己的孩子,提升自己的力量。
也正因为如此,老朱对各大封疆大吏的权力划分,有了一个很奇特的定义:
“朝廷没有忠臣,有叛徒,当起兵讨伐,以肃王党。”
他给诸位诸侯立下了保家卫国的大业,也给了他们一个忠心耿耿的忠臣。
这种圣旨,杀伤力极大。老朱当上了皇上也就算了,毕竟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谁也不会反抗,但现在的君王却是另一回事了,这一纸旨意,无异于是让王兴兵有了篡位的借口!
朱棣的语言天赋当然不错,父亲一去世,他就以“靖国危亡,清心为政”为旗号,公然发动了北平的叛乱,甚至还鼓动了许多大臣和士兵,跟随他一同反抗朝堂。
北元虽然被毁了,但是却没有被消灭,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担心。
朱元璋册立了藩王,赐予了边陲诸王的军力,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边疆站稳脚跟,不用将军力交给别人。在老朱眼中,不管怎么说,自己的儿子都要比别人靠谱,军权在自己手里,那就是自己的。
朱元璋一生的时间,都花在了剿灭中原的元人身上,以及江山之上。他虽然从元人手中夺走了江山,与北元征战多年,但是却并没有能够将其铲除。北元的大军也是不断的卷土重来,时不时的还会在长城上放马,骚扰大明的百姓。北元的实力,已经成为了朱元璋治不了的心结,就像是《山河明月》里的老朱说的那样!
因此,在北元没有灭亡之前,朱元璋是绝对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领大军攻入金陵,将宫中烧成了一片火海,朱元璋在天上看见这一幕,会做什么反应?老朱会不会从地底钻了出去,给这个“逆子”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