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7:02
1909年,丹麦电话工程师A.K.埃尔朗在电话话务理论上取得突破,他提出了著名的埃尔朗电话损失率公式,这个公式自此成为20世纪初以来电话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
进入20世纪30年代,苏联数学家А.Я.欣钦将研究焦点转向了统计平衡的电话呼叫流,他将其称为“最简单流”,为排队理论增添了新的理解和视角。
瑞典数学家巴尔姆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有限后效流”的概念和定义,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的内涵。这些早期的贡献为后来的排队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对生灭过程的研究深入,而英国数学家D.G.肯德尔则提出了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以及对排队队型的分类方法,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更精确的工具。L.塔卡奇等人则通过引入组合方法,使得排队论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类型的排队问题,提高了理论的实用性。
进入20世纪70年代,研究重点转向了排队网络和复杂排队问题的渐近解,这标志着现代排队论的新趋势,它不仅关注理论的精确性,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挑战。这一时期的进展推动了排队论在工程、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排队论(Queuing Theory) ,是研究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和随机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为运筹学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