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细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0:37
在《华严经》中,提到的“十种身”实际上是揭示了十种德行和智慧。身体,如同外在的相貌,是由内心世界所反映的。世俗人常言,富贵人有富贵之相,贫贱人有贫贱之相,这表明佛和菩萨都有其特定的内在品质和外在显现。真正有智慧和学识的人,能透过外在相貌洞察其本质,无一不透彻。
我们的言行举止无不透露着内心世界,只有愚痴者难以察觉,而有智慧者能深入观察。佛的十种身以菩提身为核心,它源于菩提心,即真诚无伪的本愿。《观无量寿佛经》中的“至诚心”是所有心念的根源,佛的身相皆由心念变现,以菩提心为根本,展现为“菩提身”。佛的智身是内在的般若智慧,包括权宜和真实两种智慧。
佛的愿身,体现在四弘誓愿中,他的意愿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中。身心、环境都随心转变,心主宰一切境界,而非环境决定心境。古典文学和诗词中,文人常羡慕出家人拥有极佳的环境,但实际上,这是因为丛林寺院往往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适合修行。即使这些地方历经岁月,其灵气犹在,即“心地好,环境美”之理。
佛教教导我们,不必过于追求居住环境,关键在于内心。心地纯正、清净和慈悲,能带来好的生活环境。正如“福人居福地”,没有福德之人难以享受福地,即使身处其中,福地也会因人心境变化而变化。因此,境随心转,佛教的智慧在于强调内心修养胜过外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