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诊疗上有哪些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8:35
十几年来,中国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方面经历了显著的变化。从2010年至今,治疗方式的多样化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回顾从2010年至2023年,中国在SLE诊疗指南中的主要变化,以期更直观地解答标题中的问题。
2010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对SLE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使用羟氯喹和免疫抑制剂。羟氯喹作为基础用药,用于控制皮疹和光敏感。对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霉酚酸酯和环孢素等。生物制剂的治疗仅提及国外研究进展,提示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重症SLE患者可能有效,但未详细阐述。
到了2020年的《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治疗策略更加系统化和个性化。激素成为治疗SLE的基础用药,推荐根据疾病活动和器官受累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强调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对于激素联合羟氯喹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重度活动的SLE患者推荐使用更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而对狼疮危象的患者,推荐使用激素冲击疗法。生物制剂的使用也得到了更广泛的推荐,特别是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2023年的《风湿病诊疗规范》强调了早期、个体化和多学科治疗的重要性。治疗目标包括控制疾病活动、改善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并长期目标为预防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在药物治疗方面,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目前,治疗SLE的手段已从单一的激素治疗发展到综合运用多种药物,如生物制剂的应用为SLE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此外,指南也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生活方式的调整、防晒、适度运动、心理支持、戒烟和补充维生素D等。
综上所述,从2010年到2023年,中国在SLE的诊疗上经历了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转变,治疗策略更加系统化和个性化,强调了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