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灵山寺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8:17
历史记载,公元1666年(清康熙五年),道家弟子刘太琳在千山传道,借助乌将军(乌库礼或称洪将军)之力,以灵山寺地界50亩良田置换千山祖越寺的罗汉洞附近山地。祖越寺因此在这换来的土地上修建了下院。
灵山寺遗址在1952年被改建为鞍山市“第四中学”,导致内部布局被破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灵山寺的前三层殿被毁,仅存一座5间的瓦房,即为大雄宝殿。直到2002年,第四中学迁出。
2010年5月27日,灵山寺碑刻博物馆修复工程开始。修复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总建筑面积约2521.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修复后的博物馆包括正殿、韦驮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大殿,以及钟鼓楼各一座。在正殿后还有一座僧众塔园,共16处建筑。2010年10月12日,立碑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的功德碑出土,碑高1.82米、宽0.62米、厚0.24米、重约700公斤。碑冠上有两条四爪“蟠龙”及祥云图案,中间刻着“百世流芳”。碑身详细记录了修建灵山寺时的捐款人、主持僧、工人等200余人的信息。
除了功德碑,还出土了一块“七眼透龙碑”以及一些不完整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