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3:54
曾垂超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论文涵盖多个领域。早期,他在《曲靖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孽海花〉之“孽海”与“花”新解》,对名著进行了深入解读(2001年第2期)。接着,他对《景船斋杂记》与《聊斋志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该文收录于《福建论坛》2001年的专辑中(专辑)。
曾先生关注文学体裁的研究,如在《厦门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梅村体”辨》(2002年第4期),以及对吴伟业戏曲创作的评价(2003年第2期)。他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梅村体对文学的影响,该研究发表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的《梅村体影响浅论》一文中。
他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教育和编辑领域,与陈奋合作的《用简单方法做复杂事务——谈改进编辑工作数法》在2005年的《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发表。对于《景船斋杂记》的考据工作,他在《蒲松龄研究》2006年第1期的《〈景船斋杂记〉考辨》中提供了独到见解。
曾先生还关注编辑人员的素养问题,《青年编辑素养的当代反思》发表于2008年的《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2期,对提升编辑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思考。他对于地方高校学报发展有着前瞻性构想,《组建“福建学报社”的初步构想》在《开放潮》2008年第7期中提出。
此外,曾先生对戏曲和小说评点文体的研究也不乏贡献,如《论〈桃花扇〉是忠清之作》和《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分别在《莆田学院学报》和《蒲松龄研究》上发表,探讨了古代文学评点的传统与现代意义(2008年和2011年)。
与李军均合作的研究也深入到宋代小说和古代文体,如《宋代小说思想三题》和《论宋代小说雅俗之变及其文化精神》,以及对“传奇”概念的考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刊载了他们的成果。
曾垂超先生还关注学术诚信和审读工作,他在《学报编辑论丛》和《科技与出版》上发表的文章,如《有关提高学报学术诚信度的若干建议》和《高校学报审读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反映了他对学术出版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反思(2011年和2012年)。
2002年8月至2011年12月参与编辑出版《厦门教育学院学报》。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编辑(2007),首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2011),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编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