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明自家的“存底”—应当怎样评价油气资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7:30
“油气资源”是客观存在于地下深处的烃类流体,通过勘探我们能够发现它,也能估算出它到底有多少。由于它埋在地下几千米深,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搜集有关于它的情报资料,利用各种办法把它有多少算出来。
首先,要弄清楚你要估算的对象是什么,是盆地、区带、圈闭还是某个油藏?然后,得看有多少信息—情报资料。情报资料的多少与勘探程度的高低(即这个对象处于什么勘探阶段)休戚相关。勘探程度高,信息就多;勘探程度低,信息就少。信息多,就算得准,资源的“概率”和“级别”就高;信息少就算得粗,资源“概率”和“级别”就低。
估算的方法很多,这里只能笼统地说几种最常用的方法。
体积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对象与不同的勘探阶段。只是其估算的精度与输入的信息多寡有关;估算结果与待算对象的资源级别有关。
储量(或资源量)与“体积”和“丰度(或单储系数)”有关。它的一般公式是将含油面积、油层厚度、油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油的密度、体积系数等参数连乘。
但是,由于参数的多寡不一,得出的结果往往不是一个数,而是许多的数(变量),这些数就组成了某一种数学分布,比如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三角分布等等,交出的就是一条资源概率曲线。
地球化学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盆地”级总资源量的估算,有时也用于“区带”供油单元总资源量估算,并适用于各种勘探程度。
地球化学法主要是从烃源岩的分析研究入手,首先要鉴别哪些是烃源岩,然后算出“有效”烃源岩的体积,再通过钻井取岩样做实验室分析,求出单位有效烃源岩在不同温度下的产烃率,产烃率与有效烃源岩体积相乘,就得到了“生烃量”。
热压模拟法是取得单位有效烃源岩在不同温度下产烃率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热解法等。热压模拟法是将烃源岩岩样粉碎,放入特制的热压釜中,在不同的温阶、时间及相应压力下得出的油、气产率。
同时,可以将温度与深度、烃源岩的成熟度拉上关系。在只有地震资料没有钻井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将地层反射“时间”通过地震反射“速度”算成“深度”,再将深度与成熟度、温度拉上关系,估算出烃源岩的体积。这种方法叫“TTI”—时间、温度指数法。
地球化学方法有很多,可是,算出来的是“生烃量”而不是“资源量”。通常,我们将未成熟烃源岩的产烃量与成熟烃源岩的残余烃相减,就可以得出“排烃量”。但是,这还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源量”。因此,排烃量还得乘上一个“运(移)聚(集)系数”才是我们所要的地质上的“总资源量”。
运聚系数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所以,经常是由有经验的地质家“拍脑袋”取值。当然,他们也是利用相似的勘探成熟盆地类比而取得的。
经验统计法 用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个盆地、一个区带或区块进行计算,但是,它多用于勘探程度高、较高或中等的评价对象。因为,评价对象倘若本身一点资料都没有,就谈不上经验的外推。
经验统计法中包括经验外推法、油田规模序列法、翁旋法等。
经验外推法分为年发现率及进尺(就是钻井往地下钻了多少米)发现率法,可用于发现的资源量、探明储量、产量的“外推”。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以“年”或“进尺”为横坐标,以所发现的资源量、探明储量或产量为纵坐标,划出一条曲线。利用这条曲线的线段把它外推到未来若干年发现的资源量、探明储量或产量,这种外推可以用数学上的微分、指数或回归等办法完成。根据国内外的统计,这种外推模型多与“对数正态分布”有关。
油气田动态法只是用在已经钻过评价井有了动态资料,或油(气)田已经开发的情况。它包括物质平衡法、压降法、探边测试法、数值模拟法等。
物质平衡法适用于已开发的探明储量的估算。它是在油气田开采一定时间后,地层压力明显下降(在1兆帕以上),采出程度大于10%的情况下使用。其可靠性取决于压力、流体与生产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对油气藏认识的程度。对低渗透油层精度较差。
综上所述,油气资源估算的方法很多。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以其他方法;有时也采取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分头估算最后采用一种叫“特尔菲(Delphi)”的方法把大家的看法综合平均一下,其结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