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21:23
自汉魏以来,隐士被尊称为征君,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后汉书·韩康传》中,亭长预计韩征君会抵达,便开始修缮道路桥梁。
“空”在这里寓意徒劳无功,暗示常征君晚年的生活发生了转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隐居,而是选择了投靠世俗,即“傍风尘”,这反映了他仕途生涯的起伏。
“殊众”形容出众,仇兆鳌注解中,楚妃象征朝中得宠的权贵,而陈廷敬则认为是比喻仕途中的竞争与嫉妒。这里借楚妃来描绘常征君在仕途中的境遇。
常征君以丁令威化鹤归来的典故象征自身,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乡,落在城门华表柱上,寓含了他对自由的渴望,然而现实却让他“鸣向人”,似乎有所请求,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万事纠纷”形容常征君的公事繁忙,而“绝粒”则反映出他的生活简朴,有时甚至贫困。这句揭示了他忙碌而清贫的生活状态。
“羁绊”一词描述了他虽身为官吏,却仍受制于世俗,即所谓的“吏隐”。接下来的句子表达了对常征君处境的理解和同情。
最后,提到常征君曾任职于开州(今重庆开县),这个地点为他的生活轨迹增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
《寄常征君》作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晚春,当时杜甫55岁,居云安(今四川云阳)。这首七律的用韵方式是首句入韵仄起式。